最近,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资本市场,都存在这个问题。首先是房地产调控,政出多门,各自为自己的部门利益发出各自不同的声音,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 首先是前段时间国务院督察组的官员说,“形势没有那么严峻。不必再出台调控新政,只要对现有政策严格执行,遏制好投机、投资,同时加强督察和约谈,就不会有问题”;随后,曝出湖南、湖北两个最新试点区域的房产税改革征收细则正在制定中,房产税扩容范围包括个人已购的第二套存量房。这个消息最有意思,先是出现在国土资源部的官方网站上,说得有鼻子有眼,但随后又撤了,然后湖南湖北立即否认正在准备房产税细节;第三是住建部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正在密切监测房地产市场的变化,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,研究进一步强化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。
上面三则消息,大家仔细分析一下,就会觉得很有意思,从中也能窥视房地产调控到现在都无实质进展的真正原因。第一条和第三条有很多矛盾之处,但有一个时间先后顺序,而在两个表态之间,是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环比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比6月份翻了一番的消息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督察组刚刚汇报说调控是有力的,执行也是不错的,效果是显著的,但马上一个统计局的数据,就抽了他们一耳光,于是住建部开始有压力了,调控既然如此有力,那房价为什么还降不下去?说穿了,很多东西不过是走过场,这就是政策摇摆的基础――人说了算。上面的第二个消息更有意思,国土资源部曝出来这个消息,税务部门马上站出来辟谣,房价没降,两个部门自己先干上了。其实,从房地产调控一开始,各个部门都为自己的利益在打小算盘,房价跌了没有收入怎么办?税收减少怎么办?土地卖不出去怎么办?到现在为止,房地产调控的真正主导部门是谁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,所以各自为政,政策也就南辕北辙,包括地方政府也参与其中。
如果说房地产因为总量太大婆婆太多不好办的话,资本市场的很多政策摇摆就完全没有道理了。最近,ST股出现持续大涨的情况,原因就是交易所对ST股摘帽限制进行放宽,取消了摘帽必须“扣非后净利润为正”这一严厉条款。而就在不久前,管理层还严厉限制垃圾股的炒作,又是退市又是即将对垃圾股的涨跌幅进行限制,但一个月不到,这个政策立刻出现了戏剧性的颠覆。为什么?目前主板很多垃圾股,大股东都是地方国资,或者债权人都是些神通广大的人物,很多公司还是地方的支柱企业,一旦退市,钱还不了是小事,往大了去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,政绩也没了,怎么办?通过层层施压或者行政干预,这些公司都会成不死鸟。于是,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,资本市场可以立即修改制度,只要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,哪有什么原则可讲?原则都是人定的!
了解了这些,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东西会走样了。中央调控房价的信心坚定不坚定?肯定是坚定的,但几年下来没有实质效果是怎么回事?没有一个有效的最高监管部门来不折不扣地执行!这几年来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什么严厉的政策与制度,而是各地变着花样钻空子拆调控的台,而且居然没有一个官员因此而受到什么惩处。既然没有惩处,那就大家都来,反正法不责众。资本市场更是如此,房地产调控还有隐形的高压,股市更可以无所忌讳,反正小股民都是鱼肉,想怎么玩就怎么玩――以前让你买B股现在忙着退市,那是活该;叫你买蓝筹然后纵容大机构融券做空,那是活该;左手出个虚招打压垃圾股右手放个缓招把ST股拉起来,你听话赚不到钱更是活该!
不是我不明白,这政策变化太快,适应不了就只能被淘汰。